5G头条 生活 我在杭州当工人|“工业时代”的脚印 ——退休工人金振利

我在杭州当工人|“工业时代”的脚印 ——退休工人金振利

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是杭州的“工业时代”。千千万万的年青人走进了工厂,在钢铁和机械中挥洒起了青春。 在运河边的北…

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是杭州的“工业时代”。千千万万的年青人走进了工厂,在钢铁和机械中挥洒起了青春。

在运河边的北大桥工业区,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,杭州市艮山门的杭州化工机械厂便是这其中之一。

本次采访的主人公金振利老人,便是退休于这所工厂。出于对工作的热爱,他一直保存着工作以来的各种材料。四五十年过去,他的收藏成为了弥足珍贵的档案资料。从他的几十件收藏中,我们得以一窥那个年代化机厂职工的生活和精神面貌。

穿越艰辛 创造奇迹

1971年12月,在学校的带领下,刚刚初中毕业的金振利便与同学们一起进入杭州化工机械二厂,在北大桥做起了一名电焊工,专注压力容器制造。这一干,就干了一辈子。

这张报到名单记录着一起到厂子的年轻人们。从参加工作到2009年退休38年来,他们和化机厂一起历经辉煌,穿越低谷。从毛头小子到老师傅,经历过危险艰辛,也收获了满满的经验和成就。

七十年代,中国的工业刚刚起步,工厂的安全措施远没有现在全面严谨,不时就会有工人受伤。

1973年,一根又粗又长的钢管忽然倒下,正正从后面砸到了金师傅。所幸他正弯腰做着焊接工作,钢管没有砸到头,而是砸在了背上。但即便如此,他也被瞬间砸晕倒地。同年,一起链条断裂事故导致金振利从3米高处摔在了地面,脚部韧带撕裂。

虽然已经50多年,但下雨阴天时,金师傅背后和脚部的旧伤,至今还会隐隐作痛。

随着生产逐步走向规模化、标准化,国家对安全生产越发重视起来,化工机械厂也跟随国家的脚步,一方面改善厂房的基础设施,另一方面也对工人加强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。

到了80年代,生产环境已然好了许多。为了确保操作安全和熟练度,化机厂会要求师傅们定期进行各种各样的考试,而考试的标准往往远高于平时的工作的需求。

生产安全是重中之重,厂子不断强调,师傅们铭记于心。所以,在工作之余,他们也要抽出时间来精进技能,确保自己不会因为技术问题而造成严重后果。

1979年,化工机械厂接到了一个任务:杭州热水瓶厂的燃气罐不足,需要加装一个,并且需要将原本六个月的工期缩短到三个月。时任厂长为了确保工作完成,提高工人的积极性,向大家保证:工期每提早一天,就多给一天加班工资。

金振利也参与了这个任务,他同事们撸起袖子,加班加点拼命干活。没想到这一拼命,竟然将三个月的工期,缩短到了二十多天,创造了一个小小的“工程奇迹”。

化工机械厂也履行了事前的承诺,按约定发给了每个人124元。这在当时是很大一笔钱——以往全年的奖金加在一起,可能都还没有这一笔多。

交流合作 不断精进

只靠自己闭门造车毕竟是有瓶颈的,想要让技术更加精进、生产更加成熟,除了引进合格的设备之外,合作与交流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过程。正所谓:三人行,必有我师。

在厂里的安排下,金振利进入了“杭州职工技术交流站”焊接队。队员都是各个厂子的精英电焊工。遇到各种疑难工作,同队来自各厂的老师傅们就会互相配合,互相学习。

也是从那时起,化机厂的工人们从厂子内走向了全杭州。工人们积极参加群众技术交流和协作活动,一边不断学习技术,一边也帮助各个厂子解决技术困难。

在炼油厂,金振利帮助更换老旧汽油排管。作业之时,8位消防员用十多个灭火器对着他一个,随时准备扑火救人。不过最终一切作业完成得都很顺利。

“我也害怕啊,我肯定害怕,但是也只有我能干。我参加技术队之后,最苦最累的都干过,所以技术提高很快的。”

在金鱼洗衣机厂和杭州铝制品厂交流队帮助修理剪钢机。这并不是金师傅的专长,由来自阀门厂的韩师傅和来自铝制品厂的施师傅进行了技术主攻。

杭州肉类联合加工厂进行技术比武,队员们被邀请到去做裁判,受到了肉联厂的隆重招待。

和化机厂一样,杭州市的各个工厂在那个年代交流火热,互帮互助,互利互惠,让整个工业从一点一滴,不断发展和进步着。

除了各厂之间的“串联”,支部也会组织工人们到各地进行义务劳动。有时是帮幼儿园小朋友修理桌椅板凳,有时是去各单位办培训班。

也就是那几年,工人们和厂子一起从杭州走向了全国,甚至走向了世界。

学习先进 改革焕新

1984年,杭州举办了一场“全国焊接机械展览”。大量国外厂商带着高级设备前来参展。一家日本的机械企业负责人将一封手写信函递给化机厂的员工们,希望能够促成贸易。后来才知道,这只是一封“推销广告”,但金振利还是将它保存至今。

与越来越多的国际团队交流后,员工们深深意识到生产技术上与国外有较大差距,随着工业发展的瓶颈期到来,厂子在管理制度上也亟需改革,生产需要慢慢转型。

1986年8月,为加快企业发展,提高经济效益,由当时的“杭州化工机械一厂”和“杭州化工机械二厂”共同合资经营。同年,开发出PF系列翻盘真空过滤机,填补了国内空白,为我国化肥工业重特大设备的国产化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1988年11月“杭州化工机械一厂”正式兼并“杭州化工机械二厂”,成立“杭州化工机械厂”。

1989年,化机厂开发出ZL系列转台真空过滤机,又一次填补了国内空白。

2005年 ,化机厂整体改制,成立杭州化工机械有限公司。

2007年 ,随着北大桥老工业区的环境改造,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整体搬迁至杭州市萧山区坎山大道228号新厂区。

2010年11月公司被浙江省认定为国家重点扶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。

一个老牌的重工业厂区被绿水青山取代,一个崭新的高新技术公司出现在人们眼前。虽然已经与原本模样大不相同,但同样的工业之魂贯穿在两代机械之间。

伴随着科技发展、城市更新,有许多记忆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,痕迹难寻。如今已经白发苍苍的金振利,正是那个年代杭州工人最朴素的缩影。

他们在青年时期满怀一腔家国热情,毅然走上了一条辛苦的建设之路。历经艰难,穿越险阻,他们见证了改革开放45年间杭州工业的腾飞和转变。

爱岗敬业、艰苦奋斗、执着专注、精益求精,超越时代的工人精神在他们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。他们充满皱纹的脸上依然笑容满满,不再清晰的眼中依然神采奕奕。

他们用拼搏帮助杭州迈出了坚实的步伐,而杭州则用发展来回报他们的努力。
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5G头条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5gttw.com/life/3283.html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