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G头条 专栏 喜茶“老家”,真实身份是咖啡大佬

喜茶“老家”,真实身份是咖啡大佬

来源:读城记工作室(ID:DUCHENGJIPLUS),作者:李杭,编辑:黎广‍‍ 江门与咖啡的渊源,比茶饮久…

来源:读城记工作室(ID:DUCHENGJIPLUS),作者:李杭,编辑:黎广‍‍

江门与咖啡的渊源,比茶饮久得多

400年前

产自埃塞俄比亚咖啡进入欧洲

在意大利获得教皇认可

从此引爆咖啡的全球化之路

如果在中国寻找一座有关咖啡起源的城市

那就是中国侨都——江门

这座城,就像一杯源自意大利的Espresso

周六傍晚6点,钟达荣接到一位记者的电话,希望可以见面,尽管工作还没忙完,但他还是欣然答允。

这一方面是乐于帮忙的性格使然,另一方面,他说很愿意与人分享咖啡知识,宣传江门的咖啡文化。

或许有更深的解读:这位在香港闯荡半生的咖啡商人,不会放过任何对“生意”有利的机会,这是香港咖啡业激烈竞争留下的印记。

这一天,为期两日的江门咖啡师职业技能竞赛圆满落幕。当天晚上,江门市商业咖啡专业委员会的会员都聚在了一起,一边吃饭,一边交流,作为协会理事,钟达荣醉心其中的忙碌和成果。

“以前跟着父亲在香港做生意的时候,咖啡行业内的人很少互动,大家‘各自为政’,我当时觉得做这一行太孤独了。现在在江门,行业内的人联系非常紧密,大家都特别团结,想把咖啡行业做好,这让我觉得在江门干起来非常有力量。”钟达荣说。

提起江门这座城市,大部分人第一时间可能会想到这里是喜茶的发源地。但其实,江门与咖啡之间的渊源比茶饮久得多。

△ 喜茶的江门创始店 图源:网络

“作为侨都,江门的咖啡文化绝对不比全国任何一个城市差,而且江门是国内重要的咖啡豆烘焙和咖啡冲煮器皿生产基地,为全国很多连锁品牌、酒店和精品咖啡店供货,所以你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喝到的咖啡,都有可能产自江门。”江门咖啡专业委员会主席汤锦卿说。

01 江门咖啡届的非典型代表

江门是著名的“中国侨都”。祖籍江门的华侨、华人和港澳同胞近400万,这与江门市人口相当。

作为400万分之一的“侨胞”,钟达荣的人生经历或许不够传奇,但半生闯荡、勤勉奋进、四海为家,情系家乡的特点一样不少。

上世纪90年代,年轻的钟达荣在香港毕业,当时他父亲在香港捷荣咖啡担任采购,他跟着父亲看豆选豆,咖啡没少喝。

后来父亲出来自立门户,业务从咖啡拓展到了茶叶和淡奶的销售。

那正是香港茶餐厅风头最劲的年代,如果一家餐厅没有一杯好的港式鸳鸯,西多士再好,也会被食客白眼说不地道。

在公司里,钟达荣主要负责茶叶拼配和咖啡豆研磨,每天需要把原材料搬上、卸下,用他的话来说,比起职员,他更像一个搬运工。

不过,正因为可以接触到咖啡贸易的各个环节,见识过各个产地的咖啡豆,再加上天份过人,他拼配的鸳鸯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,他似乎还想玩的更大。

为了真正了解这个行业,他开始出去跑业务、见客户。然而,行业的激烈竞争让他觉得与咖啡越走越远。

在一次帮父亲公司试咖啡的过程中,他尝到了咖啡豆“提皮卡”,不同于普通咖啡豆的单一味道,这款来自巴西的豆子味道层次丰富。

“这种咖啡豆磨成的咖啡,喝下一口后,会在你的舌头中间再爆发一次,那种滋味一直让我念念不忘,我以前不知道原来咖啡还有这样的味道。”

这打开了钟达荣对咖啡产地的好奇,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,但凡有机会,钟达荣就会去各个国家咖啡产区里走走,在里面的庄园住几天,感受当地气候赋予咖啡豆的独有香味。

‍“我很好奇一些热带国家,他们种植咖啡豆的地方会不会有很多的蚊虫鼠蚁,但去了以后发现当地昼夜温差大,气候干燥,当地人根本没有对蚊虫的困扰,他们担忧的是咖啡豆会不会被其它动物吃掉。”

钟达荣说他在庄园里住的那些日子经常看到山上有鹦鹉自由地飞翔,便越来越意识到农作物的生长,应该和环境的改善是成正向关系的,“我希望我们的云南,有一天也有那样的种植环境”。

当然,探访咖啡产地的另一个重要收获是,无论哪个产区都有江门华侨,“这就是江门侨都的现实意义,对于我这个咖啡人来说,无论我在哪里,都可以通过江门的华侨,拿到世界任何产地的咖啡豆,这个优势,其他地方的人就没有。”

奋斗过,叹过世界,2000年前后,钟达荣打算离开竞争日益激烈,市场却没有变化的香港,他的目的地是回到老家——江门。

02 国际化味蕾

在人们一边担忧世界末日,一边憧憬着新世纪的时候,21世纪就这么悄然来临了。

2000年之后,不少香港退休人士受到内地宜居环境和发展潜力吸引,开始回到广东购房生活。这让珠三角的很多楼盘,都住进了一定比例的香港业主。

在珠三角置业安家后,这些停不下来的香港人又开始在各自的城市开起了茶餐厅,对香港咖啡届来说,内地似乎在一时间内,忽然开始喝起了咖啡。

不过钟达荣觉得这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事。“江门在1950年代就有了咖啡馆,到了20世纪60年代,江门民间就已经有了喝咖啡的习惯。”

作为侨乡,江门几乎每家每户都在海外有亲戚和朋友,当那些远方游子回到家乡的时候,会把当地的生活习惯带回来。

而咖啡几乎是所有西方世界日常都会消费的饮料。慢慢地,江门人就开始接受了这种饮品。

△江门华侨为家乡带回了咖啡豆

与上海、哈尔滨流行咖啡文化的原因不同,江门是因为大家都喝,才产生了咖啡文化,而那些商贸发达的城市,先是外国人喝,才让一些好奇的人开始跟着喝,两种咖啡文化形成的逻辑不大一样。

“所以上个世纪中期江门人的口味就跟国际保持着一致,可以说江门人有国际化的味蕾。”钟达荣说。

钟达荣后来说,当他在江门创立了自己的咖啡烘焙厂和培训机构之后,有段时间,店里经常会走进来一个看上去很腼腆,话不多的小伙子,“前后好几个星期,他问了我很多关于咖啡和茶的事情,后来我有点受不了,就问他提那些问题的目的是什么?”

那时候,那个小伙子说先买一包5磅的“金童”红茶,“我记得那是凌晨1点左右,按照一磅红茶可以冲60杯来算,5磅就能冲300杯,所以心想那人应该最近都不会来了,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他又来了,说喝了很多,但觉得味道太苦涩,不符合他的需求,问有没有更好的。”

钟达荣说那已经是做红茶做好的原料了,如果要找更好的红茶,可以从广西出发,然后往云南去,沿途寻找自己要的茶。

“结果他真的去了,而且一去就是小半年,后来这个小伙子就开创了喜茶”。钟达荣说到这里,有些得意。

不过,他并不是因为曾经和聂云宸先生有过交往而自豪,而是以此证明,江门的口味,走在潮流之前,“而且我们不会藏着掖着,这就是江门吸引我回来的原因,只有大家都做得好,市场才会越做越大”。

他说这种感触,其实一回到江门就有体会,“江门人,特别是在国外生活过多年的华侨对于咖啡都很熟悉,品鉴能力很强。原来有一些很懂咖啡的老顾客在店里会经常跟我讨论,说某个豆子是不是烘得深了,另一个是不是烘得浅了,所以我都有很大的压力,不过更多的还是一种动力。”钟达荣说。

△ 钟达荣公司的烘焙机器 图源:受访者提供

在这样的一种群众品鉴环境下,江门的咖啡企业不得不钻研创新,并且开始创办各种培训机构,以钟达荣的公司为例,在取得国际SCA培训资质以后,至少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千余名咖啡师和烘焙师。

△ 钟达荣公司开设的咖啡师培训课程 图源:受访者提供

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江门已经认识到了自己刁钻的味蕾,并且依托国际培训法则,开始用品鉴体系,培育全国咖啡人的品饮模式。

“我们认为,只有树立起喝咖啡正确的理念,咖啡市场才会有良性发展,才会越做越大。”江门咖啡专业委员会主席汤锦卿说。

汤锦卿是澳门同胞,她说江门虽然是个小地方,但生活方式和理念其实很超前,没有过分追求发展,而是讲究生活的品味跟上发展节奏。

“我从澳门回来就觉会觉得很舒服,而且江门的咖啡人很抱团,做实事,很少去吹嘘自己如何如何,但其实整个澳门的咖啡豆,都来自江门。”

03 “侨都咖啡”未火先红

在江门,像钟达荣这样敢想敢拼的人有很多。

“作为江门新会仔,我一直都很佩服那些台山仔,他们特别能吃苦,我年轻的时候认识一个人,他每天白天打一份工,晚上又去另一个地方工作,而且两份工作都完成得又快又好,非常拼命,头脑也很灵活,所以很多时候看到他们成功,觉得真的都是有原因的。很多时候,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,我就会想起我的一些台山朋友,想起他们的那种精神,就觉得其实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解决的。”

正因为江门人的务实能干,敢为人先的性格,如今,在江门咖啡人的共同努力下,江门已经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咖啡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,在国内的咖啡产业链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。

△ 江门是粤港澳重要的咖啡加工生产基地 图源:受访者提供

近几年,江门咖啡产业逐渐成熟。2022年,在江门商务局的指导下,江门市商业协会咖啡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,进一步助力各企业“抱团取暖”。

“现在,江门各个咖啡企业之间特别有凝聚力,对于咖啡行业来说,其他城市都没有这种营商环境。”钟达荣说。

据江门市商业协会统计数据,目前,江门有食品生产许可资质的咖啡企业共13家,每年咖啡豆年烘焙产能约5000吨,产值约6亿元,现在广东省高铁上供应的咖啡,就全部来自江门。

此外,江门共有咖啡器具生产企业约35家,年出口额约4亿元,主要销往美国、欧洲、巴拿马等地区,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品牌咖啡手冲壶不少是“江门制造”。

值得关注的是,除了这些硬通货,江门咖啡产业的软实力同样出众。

据了解,江门的咖啡烘焙工厂和供应链服务企业每年培养咖啡人才超1000人,而且江门也是国内引进SCA国际咖啡师课程培训体系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。

这些在江门学有所成的咖啡专业人士如今遍布全国的各个角落,把控着国内精品咖啡的制作水平,培育着国内消费者基本的咖啡品鉴能力。

二十年间,原来那个只是港澳咖啡企业后花园的江门,如今已经自立门户,默默修炼成了咖啡届隐藏的大佬。

不过,在江门的咖啡企业家们看来,“江门咖啡产业的爆发期还在后面”。

近年来,由于疫情影响,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侨华人、留学生回到江门,他们对咖啡的需求十分旺盛,进一步催热了江门的咖啡市场。除此之外,这些人之中也有不少人开店创业,把国外最新的咖啡制作方法带回家乡,丰富了江门的咖啡业态。

如今,在江门就有大大小小的咖啡店1300多家,而且还在不断增长。

除了咖啡企业焕发新生机,江门的政府部门也在积极行动。

据《江门日报》报道,在江门市商务局的指导下,江门市商业协会成立了咖啡专业委员会,并制定了“侨都咖啡”品牌三年计划。众多本地商家也放眼全国市场,开始探索线上线下品牌化运营。

同时,江门市还积极开展咖啡师技能比赛,举办中国侨都(江门)咖啡文化节,组织江门本土及周边城市咖啡品牌企业共同参与,激活江门咖啡市场消费活力,提高“侨都咖啡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
未来三年,江门将全面实施“工业振兴”“侨都赋能”“港澳融合”工程,推动江门市咖啡企业发展壮大。

而且,行业期盼江门能拥有一个门店数超过50家的本地咖啡龙头企业,将咖啡相关产业产值提升至20亿元的量级。

在这样的目标下,江门这位咖啡届隐藏的大佬,能否从幕后走到台前,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5G头条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5gttw.com/column/812.html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返回顶部